輕裝前行,才能走得更遠
人生如逆旅,我亦是行人。偏是這般淺顯的道理,世人卻常常忘記。行李箱塞得愈滿,腳步便愈發沉重。我見過許多旅人,拖著龐大行囊在月台間奔走,額上沁出油汗,眼中透著焦灼,活像一群負重的螞蟻。
旅遊社的廣告總教人「有備無患」,於是防寒衣、雨具、藥品、零食,乃至電水壺、摺疊盆,盡數納入行囊。某次在青島車站,見一婦人打開行李箱找車票,裡頭竟滾出三罐醃菜、五包泡麵。問其緣故,答曰:「怕外頭飲食不慣。」想來她這趟旅行,不過是將廚房搬去另一座城市罷了。
精神上的累贅尤為可笑。有人出遊偏要打卡所有景點,將行程排得密不透風;有人每到一處便忙著修圖發帖,眼睛始終黏在手機螢幕。去年在西湖邊,見一對情侶為拍照角度爭執,最後竟雙雙黑著臉坐在長椅上各自滑手機。這般旅行,與蹲在家中有何區別?
真正的行者,行李不過一個背囊。徐霞客踏遍名山大川,隨身不過紙筆;蘇東坡流放嶺南,照樣「日啖荔枝三百顆」。他們懂得旅途真味不在累積多少見聞,而在當下那份輕盈的心境。
回望自己年輕時的旅行照片,那些精心打包的衣物多半原封帶回,那些苦心規劃的行程多數未能走完。如今才明白,旅途中最珍貴的,往往是計劃外的邂逅——雨後小巷飄來的桂花香,火車上老者遞來的一把瓜子,或是迷路時農家端出的那碗熱粥。
行囊輕了,心便空了,方能盛裝沿途的風景。